一座见证中西文化交融的百年圣殿
坐落于澳门半岛西南侧的妈阁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作为澳门最古老的庙宇,其名称“Macau”更成为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称呼之源。传说当年葡人登陆时,询问当地地名,居民以“妈阁”作答,由此衍生出“Macau”这一充满东方韵味的称谓。
庙宇依山面海而建,由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组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正殿供奉的海神妈祖,不仅是渔民的精神寄托,更象征着中华海洋文明的智慧与包容。
妈阁庙整体采用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飞檐翘角以彩色琉璃瓦装饰,屋脊塑有“双龙戏珠”陶饰。石雕窗棂上刻有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门廊处的抱鼓石则雕刻着海浪纹样,呼应妈祖的海神身份。
2. 文化融合印记值得注意的是,庙内部分石栏采用了葡式曼努埃尔风格的绳纹雕刻,而院内悬挂的铜钟则刻有中葡双语铭文。这种“中西合璧”的细节,正是澳门作为文化熔炉的生动体现。
妈祖信俗: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农历三月廿三的妈祖诞辰日,庙宇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游
活动
摩崖石刻:后山岩壁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包括清代官员的巡海纪事石刻
宗教对话:与邻近的圣老楞佐教堂形成了“一庙一堂”的和谐共生态势
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妈阁庙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文化局采用最小干预原则进行维护,在保持原有结构的的基础上,对木构架实施了防虫防腐处理。庙内还设有数字导览系统,通过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