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苍翠的群山环抱中,云居寺的飞檐斗拱若隐若现。这座始建于隋代的千年古刹,不仅是佛教圣地,更因寺内数株历经三百春秋的古茶树闻名遐迩。当鎏金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僧众们会将珍藏的茶饼置于竹制的茶席之上,开启一场连接天地的味觉禅修。
云居寺的古茶树群植于康熙年间,斑驳的树皮上沉积着岁月刻痕。这些乔木型大叶种茶树根系深达岩层,每年清明前,僧人们会遵循古法手工采摘"一芽两叶",经萎凋、杀青、揉捻等十二道工序,最终压制成印有莲花纹的茶饼。
观其形
墨绿油润的茶饼上金毫隐现,条索紧结如盘龙,轻嗅有松烟混合蜜香的自然气息。
听其声
沸水注入建盏时,茶叶舒展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恰似春雨敲打竹檐的天籁之音。
"舌底鸣泉生玉露,喉间回甘起松风"
——清·性音禅师《吃茶歌》
住持明觉法师常言:"吃茶去三字,便是无上妙谛"。在专设的茶禅堂内,品茗者需先顺时针转盏三周,观琥珀色茶汤中浮沉的细毫,待心境澄明后方可举杯。前三泡体味山场气韵,四至六泡感受喉韵变化,七泡后淡极始知真味。
当夕阳为古寺的黄墙镀上金边,茶席间最后一滴茶汤恰好落入钧窑盏底。这一刻,三百年的阳光雨露在舌尖苏醒,禅机的答案早已写在杯中舒展的茶叶脉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