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西草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风筝盛会,数百只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巨型软体风筝在湛蓝天空上演视觉盛宴。这场以"触摸云端·飞舞梦想"为主题的风筝节,汇集了来自全国32支专业风筝团队,吸引数万名游客共同见证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激情碰撞。
长达80米的深海章鱼风筝舒展触须,翼展超百平的凤凰风筝振翅盘旋,最新研发的动态仿生风筝阵列组成迁徙鸟群......这些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的软体风筝,突破传统平面造型局限,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创造出惊人的立体效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打造的"敦煌飞天"系列风筝,将藻井纹样与动态机械结构结合,在空中演绎出壁画人物的曼妙舞姿。
风筝拔河赛:10组直径3米的陀螺风筝展开力量对决
编队飞行秀:无人机与风筝的跨维度协同表演
夜光风筝挑战赛:LED风筝组成动态星空图景
天津风筝非遗传承人李建军带来的动态龙舟风筝,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划桨、龙首吐雾等特效,获得本届"最佳技术创新奖"。
在直径15米的蒙古包造型互动区,非遗匠人现场展示用羊皮纸、柳条制作传统草原风筝的技艺。草原那达慕元素深度融入活动设计,游客可体验马背风筝操控、奶食风筝彩绘等特色项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指出,这种现代节庆与游牧文化的创新结合,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本届风筝节特别设置环保积分系统:
使用可降解材料+20分
全程零废弃放飞+30分
旧风筝改造参赛+50分
总分领先团队将获得下届活动的优先赞助权。现场设立的"风筝医院"为游客提供免费修补服务,已修复各类风筝387只。
当最后一只夜光风筝带着草原的晚风缓缓降落,这场持续三天的天空盛宴画上句号。据组委会统计,活动期间共放飞风筝1.2万架次,带动周边文旅消费超800万元。这场连接大地与天空的艺术狂欢,正以独特方式书写着传统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