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门屹立于澳门新口岸海滨,成为城市地标
一、建筑杰作的艺术叙事坐落于澳门新口岸填海区的融和门(Portas do Entendimento),是澳门回归前夕诞生的标志性雕塑建筑。这座由葡萄牙艺术家拉奎尔·布里托(Raquel Brito)设计的作品,高40米,以四根花岗岩柱体相互倚靠组成门形结构,宛如双掌合十的祈愿姿态。其表面镶嵌的蓝色马赛克瓷砖,在阳光下折射出大海的波光,暗合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身份。
“建筑不仅是空间的构筑,更是时间的雕塑。”——融和门的设计理念强调中葡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共生关系,通过现代建筑语言重构传统意象。
二、文化符号的空间解码融和门的四根立柱分别象征澳门四大文化脉络:中华文化、葡萄牙文化、土生葡人文化及现代国际文化。柱体底部设置的环形步道,引导参观者环绕观察,暗示文化理解需要多角度审视。夜间设置的灯光系统使建筑呈现渐变色彩,农历新年期间的中国红与葡国日的绿色光影交替,成为动态的文化对话载体。
立柱细部的陶瓷镶嵌工艺融合中葡传统技艺
三、技术创新的艺术实践建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实现悬挑结构,最大悬挑达8米。表面覆盖的3000余块手工烧制瓷砖,由珠海陶艺家与葡萄牙工匠联合制作,图案融合中国云纹与葡国曼努埃尔风格。内部隐藏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立柱导流至地下蓄水池,用于周边绿化灌溉,体现生态建筑理念。
四、城市空间的诗意介入作为澳门海滨长廊的视觉焦点,融和门与远处的旅游塔、友谊大桥构成黄金三角景观轴线。其门式结构创造的“框景”效果,使观者透过门洞望见的海景被赋予仪式感。每年冬至日,落日会精准出现在门洞中央,这种天文对齐设计暗含中国古代天文智慧与西方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
据澳门文化局统计,融和门每年吸引逾60万游客驻足,已成为摄影爱好者拍摄“澳门八景”的热门机位,其形象多次出现在国际建筑年鉴中。
五、跨文化对话的永恒象征在澳门这座“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融和门超越了单纯的地标功能。它既是物理通道的构筑物,更是精神通衢的隐喻——门扉始终敞开,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穿越时空进行对话。其倾斜11.5度的立柱角度,恰似相互鞠躬致意的姿态,无声诉说着文明互鉴的永恒主题。
当黄昏时分潮水轻抚基座,灯光渐次亮起,这座建筑仿佛在用石材与光线的语言重复澳门四百年的文化密码:真正的融合,从来不是消弭差异,而是在碰撞中绽放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