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苍山之巅,一座千年古亭隐现于青松翠柏间。石桌上棋枰半展,卷轴斜倚,茶烟袅袅中传来抑扬顿挫的吟诵声——这便是第三届古道诗词大会的现场。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雅集,将围棋的玄妙与诗词的韵律编织成独特的文化经纬。 本届大会特设「九章天问」环节,参赛者需在海拔三千尺的观云台即景赋诗。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年轻学者李墨白,凝视着山间翻涌的云海,提笔写下:「玉龙饮涧吞云雾,金甲披峰照古今」,化用李白《蜀道难》的雄浑气魄,又暗藏王维「白云回望合」的禅意,赢得满堂喝彩。 棋盘化作文化疆场,黑白云子间暗藏诗词玄机。当围棋国手陈九段落下「天元」一子时,对应席间即刻传来《易经》「大哉乾元」的吟诵;对手以「小目」相应,便有女诗人接续「月斜楼阁五更钟」的婉约对仗。这种「一子一诗」的独特赛制,让抽象的棋路化为具象的诗行。 星位布局对应「星垂平野阔」的苍茫 三三定式引出「三山半落青天外」的飘逸 劫争缠斗暗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 在「流觞曲水」自由创作区,科技与传统碰撞出奇妙火花。AR技术将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化作立体画卷,无人机阵列拼写出苏轼《赤壁赋》的名句。更有人工智能「墨魂」系统,根据现场即兴创作的上联,在三秒内对出工整下联。 压轴的「文脉传承」仪式上,百名学童齐诵《诗经·小雅》,声震层峦。他们手中的灯笼绘有历代诗人画像,从屈原的香草美人到李清照的舴艋舟,点点灯火沿古道蜿蜒,恰似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在场的老学者不禁潸然:「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星光,便知文化永生。」 当夕阳为棋盘镀上金边,本届大会在《阳关三叠》的古琴声中落幕。这场山巅的文化盛宴证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而在于与当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正如那副镌刻在古亭立柱上的楹联——「云起处,黑白纵横藏宇宙;风过时,宫商跌宕见春秋」。「诗者,天地之心也。在这离天三尺处创作,方知古人所言『俱怀逸兴壮思飞』的真意」——国学大师林清玄现场点评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