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蓟州区北部的燕山余脉中,太平寨如同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镶嵌在黄崖关长城的臂弯里。这里没有熙攘的游客与喧嚣的市声,唯有山风穿过箭楼的石窗,吟唱着六百年未改的沧桑与诗意。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古道攀行,明代戍边将士修建的圆形哨楼赫然入目。墙体上深浅不一的箭痕与风化剥落的砖石,都在诉说戚继光督建长城时的铁血岁月。寨门处半埋土中的将军炮台遗址,仍保持着指向北方群山的姿态,而今日指向的已是漫山遍野的杏花如雪。 春日:野杏林泛起粉白波涛,与残雪斑驳的敌楼构成水墨丹青 盛夏:云海漫过垛口,雾锁青山时若现若隐的烽燧宛如空中楼阁 深秋:五角枫将山谷染作金红,采药人背着竹篓踏碎满地落叶 隆冬:冰瀑悬挂在玄武岩峭壁,雪地上狐狸的足迹串成断续的诗行 寨子里的老人仍保持着戌时擂鼓的古老传统,鼓声穿越明清两代的星空,如今成了唤游人归家的信号。王家大院的媳妇们巧手翻飞,将山核桃制成「长城纹」手串,每道沟壑都对应着城墙的走势。 废弃的戍卒营房被改造成星空图书馆,橡木书架沿着城墙弧度延伸,月光透过射击孔在《四镇三关志》的书页上投下光斑。90后民宿主理人用无人机航拍古寨,却在庭院里规规矩矩地垒着祖传的柴火灶。 「我们种的不只是蔬菜,更是长城云影投在田垄上的形状。」 当晨曦染红寡妇楼的窗棂,石板路上已响起送往迎来的脚步声。挑着山货的汉子、写生的美院学生、研究冷兵器的学者,在古戏台前的茶棚里共享一壶黄芩茶,茶香氤氲中,历史与现实悄然和解。
——太平寨生态农场主 李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