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蓟州区的古城区,一座巍峨的白塔矗立于街巷之间,仿佛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县的沧桑变迁。这座始建于辽代的白塔寺塔,不仅是蓟县的地标,更是一把打开历史与文化的钥匙。
白塔寺塔:跨越千年的建筑密码穿过青石板铺就的胡同,仰望着通体雪白的八角塔身,十三层密檐如展开的经卷层层叠叠。塔身上精美的砖雕纹样中,既有手持莲花的菩萨,亦有怒目金刚,更有辽代特有的“飞天乐舞”浮雕。导游指着一处斑驳的塔基说道:“这里曾出土过舍利函,印证了它作为佛教圣地的身份。”令人惊叹的是,塔顶竟藏着一个小型喇嘛塔,这种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正是辽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鲜活例证。
独乐寺:大唐遗韵的时空胶囊与白塔遥相呼应的独乐寺,藏着更多惊人秘密。山门上“独乐寺”三字遒劲有力,相传出自严嵩之手。踏入观音阁的瞬间,高16米的十一面观音塑像扑面而来,唐代工匠用“视觉欺骗”手法让仰望者产生顶天立地的震撼。梁思成曾在此测绘三个月,发现观音阁竟运用了与现代减震结构类似的“暗层”设计,历经28次地震仍巍然不动。殿内壁画残留着明代彩绘的吉光片羽,供养人衣纹上的金箔虽已剥落,仍可窥见昔日盛景。
古城墙下的烟火人间西大街的饹馇盒小店飘来豆香,老板娘边炸边聊:“我们用的还是戚继光抗倭时的军粮配方。”
文庙旧址前的空地上,非遗传承人正展示着飞叉绝技,钢环碰撞声与喝彩声交织
古玩市场里,褪色的门神年画与智能手机壳摆在一起,构成奇妙的时空对话
寻味蓟州:舌尖上的文化记忆当暮色染红白塔的塔尖,街边食摊亮起温暖的灯火。驴肉火烧的酥皮咔嚓作响,老板娘特意嘱咐:“要配着酸枣汁才地道!”转角处的蓟州宴里,“佛跳墙”用盘山菌菇替代海味,却更显山野本真。最有趣的当属农家院的“辽代仿膳”——以粟米粥配炙鹿肉,让人恍惚穿越回萧太后冬猎的行营。
“塔影斜阳里,钟声云外幽”新与旧的共生之道
——清·王尔烈《蓟州白塔》
在文昌街的文创空间,白塔造型的雪糕成为年轻人打卡神器;非遗工坊里,大学生正用3D扫描技术复原残缺的砖雕纹样。民宿老板张先生说:“我们特意保留老房子的木檩条,客人躺在床上就能数檩子——这可是最地道的蓟县体验!”
当最后一线余晖掠过塔刹的铜镜,檐角风铃叮当作响。这座兼具汉地风骨与草原气象的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千年文脉编织进当代生活的经纬。白塔不仅指向天空,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