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白塔,又称观音寺白塔,始建于辽代清宁四年(公元1058年),历经元、明、清各代修缮,现存建筑主体为明代风格。塔高30.6米,平面呈八角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存辽塔中形制最特殊的实例之一。
复合式造型:下层为阁楼式砖塔结构,上层转为喇嘛塔式覆钵造型
力学奇迹:采用斗拱承托的悬挑结构,历经多次地震保持完好
光影美学:白色灰泥饰面与砖红色檐口形成鲜明对比
塔身四面镶嵌的68尊浮雕佛像,涵盖释迦牟尼、文殊、普贤等佛教形象,衣纹流畅细腻,面容丰润饱满,体现了辽代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塔门两侧的金刚力士像,肌肉线条充满张力,展现高超的雕刻技艺。
建筑元素 | 文化来源 |
---|---|
莲花座基 | 印度佛教传统 |
密檐式结构 | 中原汉地风格 |
覆钵式塔顶 | 藏传佛教特色 |
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完成的数字化测绘建立了毫米级三维模型。通过AR技术还原的「塔中塔」奇观,让游客可直观感受塔内套塔的独特结构。
「白塔的修缮工程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