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坐落于天津红桥区西北角,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宗教建筑之一。历经多次修缮扩建,其融合了明清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艺术精髓,被誉为"中国伊斯兰文化交融的活化石"。1982年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中轴对称布局,占地5000平方米,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照壁、门厅、礼拜殿等建筑。前院设沐浴房、讲经堂,后院为园林景观,体现伊斯兰教"洁净"与"天人合一"的理念。 礼拜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七间,采用勾连搭结构形成超长空间,可容千人礼拜。殿顶由三座绿琉璃瓦攒尖顶组成,中央穹顶高悬新月标志 装饰艺术:木构梁枋施以青绿彩画,檐下悬挂阿拉伯文匾额,窗棂采用冰裂纹与六瓣花纹,地面铺陈波斯风格几何纹地毯 望月楼:四层六角木塔高达25米,兼具宣礼与观象功能,檐角悬挂铜铃随风作响 寺院珍藏明清碑刻32通,包括康熙年《上谕碑》、同治年《重修碑记》,碑文兼用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记载了中国穆斯林发展史。大殿内保存有元代手抄《古兰经》,使用中国传统经折装裱形式。 2015年启动数字化保护工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寺院定期举办"文化开放日",通过AR技术展示建筑装饰的象征意义。2021年与伊朗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大学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共同研究丝绸之路建筑艺术。光绪年间《津门纪略》记载:"每届斋月,灯火达旦,诵经声闻于街巷"
项目 数据 占地面积 5000㎡ 礼拜殿面积 1000㎡ 望月楼高度 25m 古树年龄 国槐320年(乾隆年间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