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排水系统难以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内涝问题。北海公园雨水花园作为北京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通过生态化设计实现了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
城市痛点:北京年均降雨量600mm,78%集中在汛期,历史城区多次出现严重积水
政策驱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选址意义: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代表,年游客量超1200万人次,具有示范效应
雨水花园系统
采用阶梯式生物滞留池设计,蓄水深度30-50cm,配置芦苇、鸢尾等12种本土水生植物,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
透水铺装体系
改造面积1.2万㎡,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砖组合结构,渗透系数达1×10⁻³cm/s,削减地表径流40%
智能管理系统
布设32处水位监测点,通过LoRa物联网实时传输数据,与市政管网联动调控
指标 | 改造前 | 改造后 |
---|---|---|
内涝点数量 | 9处 | 0处 |
雨水利用率 | 15% | 68% |
地下水补给量 | 2万m³/年 | 5.8万m³/年 |
保护文物古建:园内17处古建筑地基湿度下降23%
生态教育功能:年举办科普活动40余场,接待研学团体2.3万人次
经济收益:减少市政管网维护费用约120万元/年
项目团队正在研发基于BIM的智慧运维平台,计划将雨水净化标准从Ⅳ类提升至Ⅲ类,并扩展生态景观功能。该模式已复制到颐和园、圆明园等6个历史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