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抱的黑龙潭村落,竹编技艺已流传三百余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手艺不仅是当地村民的生存技艺,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2023年春季启动的传统竹编工艺工作坊,将这门古老技艺转化为可深度体验的文化载体,让参与者在经纬交错的竹丝间触摸中华匠心。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龙泉府志》记载:「山民伐竹为器,形制七十二种」。黑龙潭竹编以五年生毛竹为材,经选竹、破竹、刮青、分篾、染色、编织六道核心工序... 选竹:冬至后采伐的竹材虫蛀率降低80% 分篾:匠人可将竹材劈出12层薄如蝉翼的竹篾 编织法:包含挑压编、六角编、螺旋编等9种传统技法 工作坊设计三大体验模块:
① 基础技艺传承
学员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用传统工具完成微型竹篮制作...
② 现代创意实践
结合LED照明技术创作竹编灯饰,古老技法与现代设计碰撞...
工作坊采取预约制,每期招收15名学员。2023年课程新增夜间竹编体验,在星空下感受手艺的温度...
「原来篾条划过指尖的触感,就是文化传承的密码」——第47期学员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