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

浏览:次 更新:2024-09-07 17:39:56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福佑路168号,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占地30余亩,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园公益网站,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权烦请联系fjnews@yeah.net删除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福佑路168号,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占地30余亩,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在明代中后期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豫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园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

  1982年2月,豫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背景

  豫园之名,意为“愉悦老亲,颐养天年”(“豫”有安泰、平安之意,并且与“愉”意义相同),传递着园林中的长寿精神。 [10]他在《豫园记》中记载“匾曰‘豫园’,取悦老亲意也”。潘允端希望父母能在这园中安享晚年,但遗憾的是,父亲潘恩在园子刚建成的时候便去世了,潘允端“实恨中天”。因此,豫园实际上成为潘允端自己安度晚年的居所。任职期间,他屡屡有建园的念头,但都因琐事缠身无法如愿,待“解职还乡”后,才开始正式动工建造。

  豫园山水在布局上相地之基,经营位置,参差错落,先抑后扬,终达“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效果,委婉而又贴切地表达了园主的心境。

  文化意境

  豫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神仙主题砖雕作品有《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等。他们有男有女,有文有武,从形象到自身经历都各具传奇色彩,既贴近人们的生活,又自带神话的浪漫色彩。

  此外,豫园在许多建筑的山花处存在带有云纹和水纹的装饰纹样,作为从自然界的白云流水中抽象出来的装饰图案,它们线条既流畅又飘逸,灵动舒展,雕工严谨。这些有关人们生活场景以及对仙人生活的描绘,大多受到文人画、山水诗的影响,有的甚至直接表现诗句中描述的内容,将文人审美情趣与山水意境在建筑雕刻艺术中精巧地表现出来。在创作表现上,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对其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提取;在雕刻技法上,多用浮雕与线刻,少数结合透雕,取材多样,形式多变。

  豫园中有关祥瑞动物的建筑雕刻几乎随处可见,如和熙堂额枋上的“云鹤”雕饰,建筑物山花上的“鹿鹤同春”“凤纹”“月季、牡丹禽鸟图”等。这些瑞兽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象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祥瑞图案的雕刻,如仰山堂隔扇门上的“四季平安”纹、花窗上的“寿”字纹、“福寿”纹以及一些博古宝器纹。这些纹样以转意、谐音等比附手法构成,从具体的文字、动物等形象中抽象而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曲故事

  豫园的内园区域落座有一座古戏台,它建于十九世纪末,坐南朝北,有“江南第一古戏台”的美誉,戏台额枋处有“二龙戏珠挂落”、檐下“狮子绣球”等雕刻。不仅戏台建筑有雕刻装饰,戏台上上演的故事也常见于建筑雕刻题材中,古人将《三国演义》《长生殿》《西厢记》《白蛇传》等作品中的片段作为创作题材,结合本地区特色,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貌。此外,许多历史名人事迹也广泛出现在题材中,如“竹林七贤”、“李白醉酒赋诗”等。戏文人物雕刻造型比较精美,成就突出,图案不仅体现了工匠的技艺高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画面。

相关热词搜索:豫园

上海旅游景点排行(TOP10)

上海旅游景点-中共“一大”会址1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旅游景点-东方明珠2

东方明珠

上海旅游景点-鲁迅故居3

鲁迅故居

上海旅游景点-南浦大桥4

南浦大桥

上海旅游景点-上海大剧院5

上海大剧院

上海旅游景点-醉白池6

醉白池

上海旅游景点-世纪公园7

世纪公园

上海旅游景点-豫园8

豫园

上海旅游景点-城隍庙9

城隍庙

上海旅游景点-金鳌山10

金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