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交界处的盘山古道旁,一座沉寂数百年的明代驿站正以数字化考古与古法营造相结合的方式重焕生机。作为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盘山驿站复原工程不仅完成了建筑本体的精准还原,更构建起完整的邮驿文化体验体系,成为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创新范例。
多维技术还原真相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获取遗址厘米级三维数据
运用环境考古分析复原明代植被景观
参照《永乐大典》驿传记载验证功能布局
项目团队历时两年完成12轮考古勘探,清理出完整的驿站台基、马厩遗迹与烽燧系统。结合出土的23方驿站碑刻与地方志记载,首次完整还原明代中期驿站运作流程,为建筑复原提供确凿依据。
四大核心体验场景
急递铺文书加密互动游戏
马匹换乘VR模拟系统
驿丞升堂实景剧本演绎
古代邮路星空观测项目
借助增强现实技术,游客可通过驿站内的数字沙盘查看明代全国邮驿网络。特别设计的「一日驿丞」体验项目,让参与者亲历文书查验、马匹调度、军情传递等完整工作流程,配套明代官话语音导览系统增强代入感。
项目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复原出明代驿站专用的六百里加急火票、竹制驿符等20余种邮驿器具。定期举办的驿路文化节包含古法养马展示、驿道饮食复原品尝、明代邮驿制度学术沙龙等特色活动,构建起动态传承的文化生态。
据统计,项目开放首年即接待研学团队127批次,开发的中小学课程包被纳入当地校本教材。这种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体验经济有机结合的模式,为同类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配套建设的数字孪生系统,持续采集建筑结构、客流、环境等数据,为遗产监测提供支持。即将上线的「云驿道」虚拟平台,将实现跨地域驿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串联,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传播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