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城东北角的雍和宫,这座历经三百余年风雨的皇家寺院,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数字时代。2023年启幕的「古今对话」数字化文物展,通过虚拟现实、3D建模等前沿技术,让尘封的历史文物在数字空间中重现生机。展览不仅还原了18尊消失百年的转轮藏金佛光影矩阵,更首创性地将《乾隆京城全图》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沙盘,让观众得以亲手触摸时间脉络。
万佛阁数字重生计划
高30米的木雕弥勒大佛首次实现毫米级三维扫描,4K投影系统在特制纱幕上再现彩绘颜料的细微氧化痕迹。每日10:00/14:00的沉浸式展演中,佛像眉眼竟会随光照角度产生动态变化。
AR宫阙漫游
扫描展厅地面青铜浮雕,手机屏幕立刻浮现1744年的雍和宫建筑群。滑动指尖可透视梁架结构,点击飞檐调取工匠口述史音频,科技手段解构古代营造智慧。
预约时段选择:黄昏场(16:00-18:00)可体验灯光模拟的四季星空穹顶
设备租借:MR眼镜需提前2日官网预约,支持近视镜片定制
动线建议:先二楼「数字档案室」了解修复过程,再至一层主展厅观览
在法轮殿数字孪生展区,特定角度凝视宗喀巴大师像超过10秒,隐藏的蒙文佛经会渐显于空中。西北角「文物医院」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触控屏扮演修复师,用显微摄像头诊断唐卡颜料脱落情况。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数字展区16:30停止入场) |
---|---|
交通指南 | 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F口,北行100米至文物数字化中心 |
特别提示 | 周三下午设手语导览专场,需提前致电预约 |
当指尖划过全息展柜中跳动的藏传佛教曼荼罗,我们忽然读懂:数字化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为文明传承找到新的语法。这场展览恰如一座桥,让斑驳的鎏金铜瓦与流淌的二进制代码,共同诉说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