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时许,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雍和宫朱红的门钉,68岁的王志刚已站在昭泰门前擦拭讲解器。这个动作他重复了十二年,蓝底金字的志愿者胸牌在藏青色唐装上交相辉映。
"你们看这飞檐上的脊兽",王老师举起激光笔,光点随着他的讲述在琉璃瓦上游走,"龙生九子的传说在这里化作建筑语言,嘲风好险,蹲兽守疆..."二十余位游客仰头屏息,手机镜头追着光斑记录这流动的历史课。
历史学教授李慕白:每周四雷打不动前来,用拓扑学解析曼陀罗坛城
金融分析师周玥:结合《造像量度经》讲解佛像美学密码
退休语文教师张慧芳:将碑文典故编成童谣
"我们不是复读机",讲解队队长陈岩转动着手中的星月菩提,"每次讲解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在万福阁26米高的白檀木弥勒像前,志愿者林晓总会驻足讲述1954年的运输传奇。当说到888名工匠用寒冬的冰道运送巨木时,转经筒的金光恰好掠过她泛白的鬓角。
| 节气 | 特色活动 |
|---|---|
| 腊八 | 古法熬粥演示 |
| 中秋 | 佛乐雅集 |
年轻的志愿者团队开发的AR导览程序,让飞天的飘带在手机屏幕里重现盛唐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