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玉渊潭公园,晨曦透过樱花树枝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一群身着统一玫红色舞蹈服的老年人,随着《茉莉花》的旋律翩翩起舞。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舞蹈队,已成为北京广场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成立于2009年的玉渊潭老年舞蹈队,最初只是几位退休教师的晨练小组。72岁的创始人李淑芬回忆道:"当时就想找个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排解寂寞的方式,没想到后来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如今队伍已发展至120余人,包含退休教师、工程师、医生等不同职业背景的成员。
2015年首次登上社区春晚舞台
2018年获北京市中老年舞蹈大赛银奖
2021年抖音账号粉丝突破10万
这支队伍的特色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他们既保留着《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也改编流行歌曲编排新舞。67岁的张建国大爷展示了他的编舞笔记:"孙子喜欢的《孤勇者》节奏感强,我们重新设计成适合关节活动的动作。"
"舞蹈让我们找回年轻时在文工团的感觉,又能和年轻人有共同话题。"——队员王秀兰(69岁)
时间段 | 活动内容 | 参与人数 |
---|---|---|
6:00-7:30 | 基础训练 | 80-100人 |
19:00-20:30 | 自由交流 | 30-50人 |
这个自发形成的公共空间衍生出多重功能:新队员培训、健康知识分享、甚至子女相亲信息交流。社会学教授陈敏观察指出:"他们正在重构退休后的社会关系网络,创造着新型的养老文化。"
这支舞蹈队的生命力源自三个核心要素:适老化的活动设计(每45分钟休息一次)、民主管理制度(轮值队长制)、开放式文化包容(接纳不同水平参与者)。他们的实践证明,老年文化不应是被定义的客体,而可以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