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某村落中,一株树冠如华盖的明代古柏静静矗立了六个世纪。这棵编号为"HLJ-B014"的古树,近日成为"古树保护计划"的首个认养对象,标志着我国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进入新阶段。
一、守护活态文化遗产这株胸径达2.3米的侧柏,经碳14测定树龄为617±30年。其枝干虬结的形态记载着明清两代的农耕文明发展史。项目组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数字化档案,精确到每根枝条的生长向量。
二、科学养护方案土壤改良:每季度注入30立方米腐殖基质改善根系环境
虫害防治:部署智能监测终端,实时传回98类害虫数据
树体加固:采用碳纤维支撑系统,承重达5吨
三、全民参与机制认养者可通过AR程序查看古树实时状态,每年获得专属年轮纪念章。项目预算显示,单株年养护成本约8.6万元,资金使用明细将接入区块链公示系统。
四、生态价值延伸古树周边正在建设生态观测站,已记录到17种濒危鸟类栖息。项目组与林科院合作,计划提取古树基因用于培育抗逆性新苗种。
"每片落叶都是生态史诗的篇章,我们正在书写新的注脚。"——项目首席科学家 李教授
扫描二维码进入认养系统,您将获得:
电子认养证书及树权NFT
季度养护报告及360°全景影像
参与线下年轮学术沙龙资格
截至发稿,已有243名个人和16家企业参与认养,募集资金覆盖未来五年养护需求。该项目模式将在全国1789株一级古树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