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内,历史的斑驳砖石与蓬勃的自然生态形成了独特对话。这片占地350公顷的园林,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残影,更悄然成为200余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天堂。我们通过镜头与笔触,记录下这些穿梭于断壁残垣间的自然精灵。
普通翠鸟
福海沿岸常见其宝石蓝的身影,体长16-17cm,以俯冲式捕鱼为绝技,鸣声似银铃震颤。
小䴙䴘
西洋楼遗址水域的常客,擅长潜水捕食,春季求偶时会跳水面芭蕾。
白头鹎:荷塘南岸的常驻民,顶羽雪白如历史碎片
红喉歌鸲:含经堂废墟间的流浪歌手
物种 | 栖息地 | 保护级别 |
---|---|---|
东方角鸮 | 古柏树洞 | 国家二级 |
普通鵟 | 开阔草甸 | 北京市重点 |
春季迁徙(3-5月)
西洋楼遗址东侧湿地可见:
- 蓝翡翠(4月中旬)
- 黄眉柳莺(清明前后)
冬季留守(12-2月)
万方安和遗址区推荐观测:
长耳鸮(夜行性猛禽)
斑鸠群(栖息古建檐下)
"当青铜鹤不再喷水,真正的白鹭落在了残存的石基上——这是历史最具诗意的转场。"
每年春秋两季的观鸟节,志愿者会在谐奇趣遗址设置望远镜,这座伤痕累累的园林正以独特方式延续着生命教育。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完整版《圆明园观鸟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