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可深入地下2米。其有效成分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可调和百药。现代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消化道溃疡有特殊疗效。
采收部位:主根及根状茎
活性成分:甘草甜素、黄酮类化合物
康西草原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我国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之一。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更隐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将通过科学视角,系统梳理康西草原药用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和医药价值。 康西草原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昼夜温差显著的气候特征,造就了耐旱、耐寒植物的天然基因库。表层黑钙土与栗钙土的交替分布,为不同根系类型的药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基质。典型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从低洼湿地到缓坡丘陵均可发现特色药用物种。 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可深入地下2米。其有效成分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可调和百药。现代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消化道溃疡有特殊疗效。 采收部位:主根及根状茎 活性成分:甘草甜素、黄酮类化合物 唇形科植物,黄色根系富含黄芩苷。实验室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92%,传统中医常用于治疗湿热症候。 近年遥感监测显示天然甘草群落面积缩减28%,亟需建立轮采制度。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 划定核心保育区 推广人工栽培技术 开发替代性药用成分 蒙古族「曼巴」医术中,防风(Saposhnikovia paricata)用于治疗风湿病,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解表退热,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补气固表。这些传统知识与现代药理学研究高度吻合,印证了民族医药的科学性。
"草原是流动的医药宝库,需要动态平衡的利用策略" —— 生态学家 张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