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下,有一群孩子每天骑马往返于帐篷与学校之间。他们的书包里装着的不仅是课本,还有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然而,对于这些牧民儿童来说,课外读物却是一种奢侈。2023年秋季,一场名为"草原共读日"的公益活动,让5000册图书跨越山川河流,走进了10所牧区学校。
当图书遇见草原:打开认知的穹顶清晨六点,志愿者车队在薄雾中启程。经过8小时颠簸,载满绘本、科普读物和文学经典的箱子终于抵达桑根达来小学。孩子们围成圆圈,用蒙语唱着迎客歌,指尖小心翼翼地触摸书籍封面的烫金文字。五年级的其木格翻开《昆虫记》时惊叹:‘原来蚂蚁会用触角说话!’——这句话被校长用粉笔写在图书室的黑板上,成为当周的‘知识发现之星’。
共读日的魔法时刻双语故事会:志愿者用蒙汉双语讲述《小王子》,孩子们在地图上寻找B612小行星
科学实验秀:用羊皮鼓演示声波震动,马鬃毛做静电实验
书信计划:每个孩子得到专属邮票,与城市笔友交换草原故事
"看到《海底两万里》里会发光的鱼,我想骑着我的小马去大海看看"——四年级学生巴特尔在读书笔记中写道长效阅读机制:让书香持续流淌
措施 | 具体内容 |
---|---|
流动书箱 | 每季度在10所学校轮换200册精选图书 |
阅读导师 | 培训25名当地教师开展导读课程 |
数字资源 | 为每校配备存有5000册电子书的离线服务器 |
活动最后一天,孩子们用蒙古包搭建起露天图书馆。月光下,他们用太阳能阅读灯照亮书页,与志愿者讨论《草原帝国》里的历史故事。当北斗七星升至头顶,不知是谁轻声哼起了《梦中的额吉》,歌声裹挟着书香,飘向草原深处。
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知识传递,不仅让500个牧区孩子拥有了人生第一本课外书,更在苍茫草原播下了阅读的种子。正如活动发起人所说:‘我们送来的不是纸张油墨,而是通向世界的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