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一支由地质学家和古生物爱好者组成的科考队在北京市门头沟百花山开展常规地质调查时,意外发现多层岩层中嵌藏着大量保存完好的海洋生物化石。经过初步鉴定,这些化石包含鹦鹉螺、三叶虫、腕足类等典型古生代生物,年代可追溯至4.8亿至3.6亿年前的奥陶纪至泥盆纪时期。
「这些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构造清晰可见,是研究华北板块古地理变迁的活教科书。」——科考队首席研究员李教授
华北地质演化简史
寒武纪(5.4亿年前):稳定的陆表海环境
奥陶纪(4.8亿年前):碳酸盐岩台地发育
志留纪(4.4亿年前):板块碰撞开始
泥盆纪(4.2亿年前):陆相沉积逐渐占优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含有海百合化石的灰岩层与上覆红色砂岩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了该地区经历的数次海退-造山旋回。特别在百花山主峰南侧发现的叠层石化石群,揭示了远古潮间带的特殊沉积环境。
| 地层编号 | 岩性特征 | 代表化石 | 形成年代 |
|---|---|---|---|
| BH-03 | 泥晶灰岩 | 直角石类 | 奥陶纪中期 |
| BH-07 | 生物碎屑灰岩 | 层孔虫 | 志留纪早期 |
本次发现的风暴沉积层中保存的化石组合,为重建古华北地块的古纬度提供了关键证据。在BH-12号采样点,菊石类的定向排列表明当时存在强烈的底流作用,这与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碰撞引发的海陆格局剧变直接相关。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已启动「百花山化石保护计划」,拟建设全国首个以造山带古海洋为主题的沉浸式地质研学基地,通过VR技术还原5亿年前的古海洋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