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以“夔门天下雄”的险峻姿态横亘于重庆奉节境内。两岸峭壁如削,江水奔腾咆哮,千年以来,这里不仅是地理奇观,更是一座承载着无数神话与传说的天然叙事场。每当云雾缭绕峰峦,涛声撞击岩壁,仿佛能听到时空深处飘来的低语……
一、白帝托孤与诸葛遗碑瞿塘峡西口的白帝城,是传说与历史交织的起点。相传刘备伐吴兵败后在此托孤于诸葛亮,临别时曾手指峡口叹息:“此峡如天门,若能以智谋守之,可保蜀中万年太平。”而当地渔民间至今流传着另一个版本:每逢阴雨之夜,江面会浮现诸葛亮留下的石壁卦象,暗藏八阵图玄机。有老船工称,上世纪六十年代退潮时,曾在夔门下发现刻有篆文“水陆八门”的残碑,可惜随三峡工程永沉江底。
二、黄金洞的巴人秘藏瞿塘峡北岸绝壁上的黄金洞,距江面百米,自古便是谜团中心。清代《夔州府志》记载,曾有采药人用绳索垂降入洞,见“金器堆积如丘,骸骨佩玉而坐”。1958年考古队初步勘探发现战国巴式柳叶剑与龟甲卜辞,但因技术限制未能深入。近年来科考队通过无人机探测,发现洞内存在人工砌石通道,民间遂生新说:此乃巴国灭国前藏宝之地,洞中设有“潮音机关”——唯有当江水涨落特定频率时,暗门才会开启。
三、滟滪堆的蛟龙怨昔日瞿塘峡口的滟滪堆巨石,虽已炸毁通航,但老辈人仍记得“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的谚语。传说此石实为蛟龙所化:明代一县令为治水患,擒获作乱蛟龙镇于江心。蛟龙泣曰:“吾本瑶池守砚龙,因怜旱民私降雨,触犯天条堕凡尘。”此后每至端午,峡中会起怪异旋风,船家皆言是蛟龙魂灵试图挣脱束缚。20世纪80年代,航道工人在碎石中发现带鳞甲的化石,更添神秘色彩。
四、孟良梯与倒吊和尚南岸的“孟良梯”岩缝堪称奇观——数十个方形石孔呈“之”字形延伸至云端。民间说法是北宋孟良为盗杨继业尸骨所凿,但峡中村落另有秘闻:这些石孔实为悬棺族的祭天之路。更诡异的是对面山崖的“倒吊和尚石”,老渔民描述月圆之夜能看到石影晃动,伴有似笑非笑的呜咽。地质学家考证此为风化现象,但村民们坚信:那是古代破坏悬棺祭祀的恶僧,被山神永世罚悬于此。
五、琵琶洲的仙乐遗韵峡中琵琶洲的传说最为缥缈。唐代诗人杜甫曾写“瞿塘夜琵琶”,后人附会为仙娥奏乐。而岸边的柑子村老人则说,1953年大旱时,曾有少女在洲上捡到半把玉琵琶,当夜梦里见神女传授《安江曲》,醒来后凭记忆弹奏,竟唤来甘霖。如今洲虽淹没,但每逢夜深人静,过往货船偶尔能听到若有若无的泛音,船员戏称为“三峡幽灵电台”。
这些传说如江雾般在峡间流转,科学或许能解释地质成因,却拆不散融入血脉的集体记忆。当游轮驶过夔门,导游指向那些被赋予生命的山石时,游客眼中闪动的,正是千年来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想象。瞿塘峡的往事,终将以新的传说继续生长——就像江心永不消散的漩涡,吞吐着真实与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