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当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中时,我们已驱车驶向四面山。车窗外的风景逐渐由钢筋混凝土过渡为苍翠山峦,空气中开始混杂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此行的目的地是四面山深处一条名为“翡翠溪”的峡谷,据说那里藏着城市人久违的清新。
一、溪谷入口:自然的序曲徒步起点是一处被枫树林环抱的平台。秋日的枫叶正由绿转红,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沿着石阶向下,耳边逐渐响起潺潺水声,像自然谱写的前奏曲。溪谷入口立着木质指示牌,上面刻着“翡翠溪步道,全长5公里”,字迹已被风雨磨得圆润。
“闭上眼睛,深呼吸。”领队老师轻声提醒。我依言而行,肺腑间顿时充满草木的清气,混着溪水特有的湿润感,仿佛整个身心都被洗涤了一遍。
二、溯溪而行:生机盎然的画廊步道沿溪流蜿蜒,时而需踏着圆润的卵石穿过浅滩。溪水清澈见底,可见小鱼群如银梭般游弋。两岸是茂密的原始次生林,蕨类植物依附在布满青苔的岩石上,偶尔有松鼠从树梢跳过,惊落几颗露珠。
最令人称奇的是沿途的瀑布群。行至一公里处,一道名为“玉帘瀑”的水幕从十余米高的崖壁垂下,水珠飞溅形成彩虹。我们脱鞋涉入瀑下水潭,冰凉触感瞬间唤醒所有感官。同行地质爱好者指着岩层解说:“这些沉积岩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
三、中途憩息:与自然对话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休息时,我们拿出自制简餐。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如仙境。一位常年在此徒步的老人分享道:“我每周都来,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可能是新开的野花,也可能是从未注意过的鸟巢。”他指着岩缝中一株淡紫色兰花说,“这叫绶草,是环境指标的珍稀物种。”
坐在千年枫香树下,啃着苹果看蚂蚁搬运食物,突然理解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心境。现代生活让我们习惯了高速运转,而自然教会我们“慢”的智慧。
四、登顶时刻:清新的巅峰最后一段路程较为陡峭,需要拉着铁链攀爬。当终于站在海拔800米的观景台时,整条溪谷尽收眼底。秋风拂面,带着松针的清香。俯瞰来时路,翡翠溪如一条碧绿丝带缠绕山间,瀑布则像镶嵌其上的珍珠。
山风裹挟着云海掠过脚边,那一刻所有疲惫都被治愈。同行画家迅速打开写生本:“这种通透的蓝绿色,颜料根本调不出来。”而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空气——吸入肺里有种甜味,仿佛能触摸到“清新”的实体。
五、归途思索:带回的不仅是记忆下山时夕阳已将溪水染成金红色。回望渐远的群山,忽然意识到这次徒步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迁徙。手机相册里存满了照片:晶莹的露珠、奇特的菌类、飞瀑的彩虹……但最珍贵的,是肺里残留的山野气息和内心的宁静。
归程车上,大家都在安静休息。有人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后来才知道是首诗:“溪声洗耳垢,山色濯目尘。归来衣带翠,清气满乾坤。”这或许正是徒步的魅力——它让我们短暂脱离日常轨道,在与山川对话中重新认识生命本真。
夜幕降临时回到城市,霓虹灯依旧闪烁,但内心深处已埋下一片清凉的绿意。这次四面山溪谷徒步,如同一枚书签夹在忙碌生活的篇章间,每当浮躁时翻看,便能重温那份来自山野的清新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