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岛东南端的大浪湾,以其嶙峋的火山岩地貌和壮阔的海浪闻名于世。每年十月,当季风与潮汐在此相遇,一场名为"破浪之眼"的户外摄影比赛如期举行。本届赛事吸引来自17个国家的326位摄影师,他们背着长枪短炮,在3.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展开了72小时的创作马拉松。
参赛设备清单折射出当代摄影的多元生态:
哈苏907X中画幅相机
搭载AI追焦系统的索尼A9 III
改装红外摄影无人机
甚至出现了使用湿版火棉胶工艺的古典摄影师
来自挪威的海洋摄影师埃里克·约翰森在采访时说:
"这里的海浪具有独特的褶皱纹理,当阳光以65度角照射时,能产生钻石切割般的折射效果。"
比赛第三天清晨,气象台发布的雷暴预警与天文台的黄金光线预报同时生效。这种极端天气造就了本年度最震撼的获奖作品——新加坡摄影师陈美玲的《天地共舞》。画面中,一道闪电劈开紫红色积雨云,与冲天浪花构成完美的对角线构图。
奖项 | 得主 | 作品亮点 |
---|---|---|
全场大奖 | 陈美玲(新加坡) | 闪电与浪花的时空对话 |
自然组金奖 | 托马斯·怀特(澳大利亚) | 长曝下的海浪星轨 |
在专业组激烈角逐的同时,市民投稿区涌现出温暖瞬间。82岁的退休船员张伯用老式胶片机拍下《归航》,画面中模糊的渔船剪影与他1965年的首张摄影作品形成跨越半个世纪的呼应。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获得23万次转发,网友留言称其为"时光的双重曝光"。
评委会主席玛丽娜·科斯塔在闭幕式上感慨:
"当我们用240帧高速摄影分解浪花,发现每个泡沫破裂的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摄影艺术不在于追逐完美,而是拥抱瞬息万变的世界。"
随着潮水褪去,沙滩上只留下三脚架的印记。那些被定格的惊涛骇浪,将继续在展览馆和数字云端,讲述着光影与时间的永恒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