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碑林博物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珍藏了从汉至清的数千方碑刻,堪称“石质图书馆”。以下精选的十大石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立体档案。
镌刻于唐开成二年(837年),114石228面完整保存《周易》《尚书》等儒家十二经,65万字楷书工整如初。这部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官定石刻经本,曾是唐代知识分子的必读典籍。
立于公元781年,碑文汉Syriac文对照,记载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唐代传播史实。这块被称为“世界四大石刻之一」的珍品,是丝绸之路上文明对话的见证。
颜真卿72岁为父立碑,楷书结构宽博,笔力遒劲,被誉为“颜体」登峰造极之作。碑阴刻有《碑侧记》,详述刻碑经过,是研究唐代书法演变的珍贵资料。
欧阳询晚年代表作,笔法险峻瘦硬,结体严谨中见灵动。此碑与《九成宫醴泉铭》并称欧楷双璧,明代赵崡赞其“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唐代怀仁和尚耗时24年,从王羲之遗墨中集字刻成。虽是拼凑之作,却气韵贯通,再现书圣风采。碑石上细线标注的集字来源,堪称古代版权意识的雏形。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刻,记载曹全镇压黄巾起义事迹。书法飘逸秀美,如少女簪花,是汉隶成熟期代表作。完好无损的字口让现代人仍能清晰感受汉代刻工的精湛技艺。
高620厘米的四面碑柱,玄宗李隆基作序注疏并楷书,太子李亨篆额。碑冠浮雕云纹龙兽,基座线刻蔓草瑞兽,集书法、雕刻、建筑艺术于一身,体现盛唐气象。
44岁颜真卿楷书已见雄浑端庄严,与晚年《颜家庙碑》形成鲜明对比。此碑记载楚金禅师建塔奇缘,笔画间犹带隶书遗韵,是研究颜体演变的关键实物。
刻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楷书中保留浓重隶意,方笔为主的结构彰显北方民族的雄健气质。康有为评其“丰厚茂密」,是南北朝书法融合的典型例证。
唐武德九年(626年)立,虞世南楷书外柔内刚,笔画圆润含蓄。黄庭坚有“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之叹,现存为宋代重刻,仍不失初唐风神。
最佳动线:从《石台孝经》开始顺时针参观,最后至《开成石经》展厅
寻宝提示:《大秦景教碑》位于碑林第三室,《曹全碑》在第二室西侧
延伸体验:拓片制作演示区可观摩传统传拓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