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日月潭的水面如墨色绸缎般铺展,倒映着岸边的点点灯火。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诗歌朗诵会,正在这片静谧的湖畔悄然上演。文学与自然在此刻交融,编织出一幅诗意的画卷。
竹筏轻轻摇曳,诗人立于其上,声音随水波荡漾。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郑愁予的《错误》、余光中的《乡愁》……一首首经典诗篇在湖面上空回响。听众们坐在岸边的草席上,闭目聆听,偶尔有萤火虫掠过,仿佛为诗句添上注脚。
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即兴创作」环节。参与者可用主办方提供的竹简写下灵感,任其随水流漂远。一位年轻的写作者轻吟:「潭水是墨,山影为砚,今夜我们共同书写台湾的月章」。这些流动的诗句,成为文学之夜最灵动的注解。
本次活动还融入了科技元素。通过AR技术,诗歌中的意象以光影形式投射在山壁上——徐志摩的「云彩」化作实际的光影流动,洛夫笔下的「石室」在水中若隐若现。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在此完美共生。
主办方代表表示:「日月潭本身就如一首诗。我们希望让文学走出书斋,在与山水的对话中焕发新生。」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活动,最终在联合朗诵《再别康桥》的声浪中落下帷幕,但诗意的涟漪仍在夜色中缓缓扩散。
据悉,此类水上诗歌朗诵将持续举办,未来还将结合节气主题,开展「端午诗舟」「中秋月咏」等系列活动,让日月潭成为台湾文学的水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