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花东纵谷的秀姑峦溪,以清澈见底的溪水与蜿蜒曲折的河道闻名。近年来,当地旅游局巧妙结合自然景观与亲子互动,推出「水上寻宝」活动,让这条原本以激流泛舟著称的溪流,化身成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场。
活动设计者将环保教育融入游戏,参与者需利用特制防水地图,沿特定浅滩区寻找藏在石块下、水草丛中的“宝藏”——这些或许是刻有原住民图腾的仿古陶片,或是封装着溪流生态知识卡片的透明胶囊。每个寻获点都暗藏自然小知识,比如“为什么溪石上有圆孔?”“如何分辨淡水虾的性别?”
清晨的秀姑峦溪畔,孩子们穿着防滑胶鞋,手持捕虫网造型的寻宝杆,与父母组成探险小队。水位仅及膝的缓流区被划分为不同难度区域:入门级的“螃蟹滩”藏着彩色鹅卵石拼图;进阶的“水鸟湿地”需要观察鹭鸶模型脚下的线索;最受欢迎的“彩虹瀑布”区则利用阳光穿过水雾产生的折射,在岩壁上投射出密码光影。
活动中最动人的莫过于亲子间的互动:父亲蹲下身与孩子共同翻动石块时讲解地质形成,母亲扶着摇摇晃晃的孩子用磁铁吸起水底的“金属古籍”。曾参与活动的陈女士笑说:“我女儿为了找到最后一个宝藏,竟然主动研究起水流方向图,这比补习班教得更生动!”
寻宝过程实则暗含生态教育巧思。所有“宝藏”均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活动结束后需统一回收。任务中穿插着“清理三件溪边垃圾可兑换提示卡”“用竹篓护送小鱼过浅滩”等环节,志愿者会在终点站展示被塑料环卡住喉咙的鸟类照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主办方更与当地部落合作,将阿美族关于秀姑峦溪的传说编入寻宝故事线。比如寻找“仙女织布化的瀑布”任务,实则是引导家庭观赏壶穴地形;收集“海神眼泪化作的鹅卵石”时,长者会讲述部落与溪流共生的智慧。这种文化沉浸式体验,让城市孩子理解生态保护不仅是口号,更是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
夕阳西下时,完成寻宝的家庭聚集在溪畔木平台,用找到的“宝藏”拼出秀姑峦溪流域图。孩子们捧着用任务积分兑换的树叶拓印手册、手编芒草蜻蜓,比较谁发现的昆虫种类更多。有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孩子回家后主动提出要把泳池玩具回收利用,说‘秀姑峦溪的鱼不喜欢塑料味道’。”
这场水上寻宝超越普通亲子游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成功将河流转化为立体教科书。当城市儿童习惯于虚拟世界的即时满足,秀姑峦溪用清凉的流水、滑溜的卵石、突然跃起的溪哥鱼,唤醒了他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力。正如活动标语所言:“最好的宝藏,是发现自然时闪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