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层峦叠翠的怀抱中,太平寨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构成天然画框。清晨的薄雾漫过赭红色岩壁,蜿蜒的九曲溪倒映着千年古榕,这种原始地质结构与生态系统的完美交融,为艺术家提供了多维度观察视角。明代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在此得到生动诠释。
2.1 时空折叠法
运用色粉与水墨的叠加,将晨曦中的夯土墙与黄昏时的燕尾脊同时呈现在画面中,通过虚实处理展现建筑的时间痕迹。
2.2 生态色谱研究
对当地特有的龙脑香树林进行色彩采样,建立包含37种绿色的色卡体系,揭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色彩演变规律。
清光绪《延平府志》载:"寨中石臼犹存,春米之声与山泉和鸣"
写生团队采用考古绘图法对明清时期的防御工事遗迹进行测绘,发现寨墙砌筑角度与冬季日照轨迹存在19.5°夹角,印证古代建造智慧。
使用生物降解颜料在落叶上进行创作
基于LIDAR扫描数据生成三维水墨动画
搭建声音地图记录24小时生态声景
这种创作方式使作品随着自然代谢完成形态转化,实现艺术生命与自然周期的同步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