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位于青山环绕间的太平寨,却以独特的慢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这里没有地铁的喧嚣,也没有霓虹的刺眼,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五晚点亮在古戏台旁的温暖灯光——太平寨读书会的成员们,正用书籍搭建起一座精神的乌托邦。
2020年初春,返乡青年陈雨桐在修缮祖宅时,意外发现阁楼里尘封的木质书箱。褪色的《边城》、卷边的《追风筝的人》、夹着枫叶书签的《飞鸟集》......这些被时光浸染的旧书,成为读书会最初的种子。戏台管理员老张主动打开常年上锁的后台储物间,搬出积灰的八仙桌;小学教师李文娟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以书会友"四个大字,读书会就这样在寨门口的老槐树下悄然萌芽。
"那天我们读《平凡的世界》,当读到少平在工地点亮蜡烛读书时,寨子里正好停电了。二十几支手机电筒在夜色里亮起,像撒在砚台里的银粉。"
——创始成员周明远回忆
季节书单:春雨时节的诗词雅集、仲夏夜的悬疑剧场、秋收时节的乡土文学、围炉夜话的冬季哲思
特色活动:盲盒书籍交换、方言朗读大赛、"一本书换一筐菜"的田园市集
跨界融合:非遗传承人讲解《天工开物》、老中医带读《黄帝内经》、民宿主理人分享《消失的地平线》
去年冬至的"食物与记忆"主题读书会,参与者们带着家传食谱前来。当土陶罐煨着的腊八粥开始飘香,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用嘴炒菜"的段落被即兴改编成方言剧,笑声惊飞了檐角的白鹭。
故事一:
留守儿童朵朵在《小王子》共读会后,每天用矿泉水瓶收集"夕阳的颜色",她说要像小王子那样送给老师当礼物。
故事二:
抑郁症患者小林在《活着》的讨论中第一次开口:"福贵教会我,不是走出黑暗,而是学会在黑暗里种花。"
读书会的衍生项目正在生长:
项目 | 成果 |
---|---|
流动书箱 | 覆盖周边7个自然村 |
青苔诗集 | 收集山民口述史200余篇 |
萤火虫课堂 | 开设美育课程12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