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篇】千年雅乐源流
中和韶乐肇始于周代雅乐体系,经两千年演变,至明清时期形成完备的『八音克谐』规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定制圜丘祭天用中和韶乐,现存北京天坛神乐署凝禧殿仍保留乾隆朝《律吕正义后编》记载的完整编制。
【乐制篇】八音图谱详解
金部:特钟(编钟)、镈钟
石部:特磬(编磬)、颂磬
丝部:古琴、瑟
竹部:箫、箎、排箫
匏部:笙、竽
土部:埙
革部:建鼓、搏拊
木部:柷、敔
【礼乐思想】天人合一之道
《礼记·乐记》载『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和韶乐通过严格的十二律吕体系(黄钟、大吕等)实现阴阳调和。演奏时,麾幡起则乐作,偃则止,体现『礼乐相须为用』的哲学理念。
【竞赛题库】速答挑战
Q1:中和韶乐中指挥乐舞的旌旗道具称作?
答:节(又称旌节)
Q2:『笙镛以间』中的『镛』对应现代哪种乐器?
答:大钟(特钟)
Q3:清代祭祀先农坛演奏《丰稔之章》时使用的律吕是?
答:仲吕为宫(对应现代F调)
典籍溯源
《清史稿·乐志》:『中和韶乐,用于朝会、宴飨,其器依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