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西郊群山环抱中的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这座始建于西晋年间的古刹,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因寺内僧人自古以来的种茶传统而闻名遐迩。寺院东南隅的茶园,借助燕山余脉的独特小气候,培育出具有禅意的珍稀茶种。
“茶烟袅细香,禅意透云窗”——清代《潭柘山志》记载的僧人采茶场景,至今仍在春日重现。
海拔:580-620米山腰台地
土壤: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微酸性砾质壤土
气候:年均气温比市区低3℃,昼夜温差达12℃
2.2 生态养护僧人采用“三不原则”: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修茶形。每年清明前的晨露时分,由僧众按古法手工采摘“一芽一叶”标准茶青。
视觉
干茶呈松针状蜷曲,表面密布银毫,遇水舒展如菩提叶开
嗅觉
初闻有雨后青苔的湿香,细嗅透出淡淡檀香
味觉
入口微苦瞬化甘甜,第三泡后显杏仁回韵
| 冲泡次数 | 水温 | 滋味特征 |
|---|---|---|
| 第一泡 | 85℃ | 清冽如泉 |
| 第三泡 | 90℃ | 醇厚似浆 |
| 第五泡 | 95℃ | 甘润若饴 |
潭柘寺监院释慧明法师曾开示:“吃茶去的真谛,在于放下对滋味的执着。”禅茶的特殊韵味,源于种植过程中每日梵呗的声波震动,以及茶园旁龙潭水气的常年滋养。品鉴者多反映,饮后会产生“两颊生风”“颅顶透亮”的独特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