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维多利亚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核心场所,近年来更因引入太阳能设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项目。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公园提供了清洁能源,也为高密度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背景与规划愿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气候行动蓝图2050》中明确提出,计划在2035年前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7%-10%。维多利亚公园的太阳能改造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启动。选址维多利亚公园主要基于三重考量:首先,公园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人次,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其次,占地约19公顷的开阔空间便于太阳能设施布局;最后,毗邻铜锣湾商业区的地理位置利于展现都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1.1 设施分布与设计理念照明系统:128组太阳能路灯覆盖健身径及儿童游乐区
遮阳设施:3处光伏顶棚的休憩亭,总面积达150平方米
充电站:配备20个光伏充电口的智能化设备区
二、技术创新与运营数据项目采用单晶硅与薄膜太阳能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方案,年平均发电量可达62,000千瓦时。储能系统配置了模块化锂电池组,可支持公园基础照明连续运作48小时。智慧监测平台实时显示发电数据,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当日减碳量。
指标 | 数值 |
---|---|
年发电量 | 62,000 kWh |
二氧化碳减量 | 43吨/年 |
设备效率 | 22.8% |
项目运营后,公园用电成本降低18%,更引发了市民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热潮。管理方计划分阶段实施以下扩展:
在足球场顶棚加装透光光伏板
建立太阳能教育互动展示区
与周边商业建筑组建微电网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项目仍面临城市峡谷效应导致的阴影遮挡、台风季节设备防护等挑战。工程团队通过引入AI日照模拟系统优化布局,并采用抗17级风力的支架结构进行加固。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维多利亚公园的实践证明,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
这座都市绿洲的太阳能改造,不仅点亮了公园的夜晚,更照亮了香港走向碳中和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