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香港南区黄竹坑的香港海洋公园,不仅是亚洲著名的娱乐景点,更是一个融合自然保育与科学教育的综合性平台。其中,科普教育中心作为公园的核心教育板块,致力于通过互动体验和沉浸式学习,向公众传递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科普教育中心的使命与定位自1977年开园以来,香港海洋公园便以“寓教于乐”为宗旨,而科普教育中心则是这一理念的深化延伸。中心依托海洋公园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科研力量,通过与政府、国际环保组织(如WWF)及高校合作,开发覆盖全年龄段的科学教育课程。其目标不仅是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核心功能包括: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与濒危物种保护成果
提供实地观测与实验的研学场地
举办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览
二、特色展区与教育项目 1. 海洋探秘馆通过270度环形屏幕和AR技术,游客可“潜入”深海,观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馆内设有人工繁殖的小丑鱼保育箱,同步展示海洋酸化对生物的影响。
2. 极地时空走廊采用温控模拟技术重现南北极环境,游客可近距离观察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互动装置了解冰川消融速度的监测原理。
3. 生态工作坊每月推出的实践课程如“水质检测实验室”“海龟救护模拟”等,让学生亲手操作专业仪器,学习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旨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碰的体验。”——教育中心总监李明博士三、科技赋能的教育创新
中心率先引入VR虚拟科考系统,参与者可化身海洋学家,完成从样本采集到数据分析的完整科研流程。2023年新增的“AI生态追踪”项目,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中华白海豚迁徙路径,直观展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四、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据统计,科普教育中心年均接待学生团体超12万人次,其开发的“线上生态课堂”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8所学校。2024年启动的“城市珊瑚种植计划”,将联动市民参与珊瑚断枝培育,预计五年内恢复5公顷珊瑚礁。
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桥梁,香港海洋公园科普教育中心正以创新模式重新定义环境教育——在这里,每个参观者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生态保护的直接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