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大佛与宝莲寺建筑群交相辉映
一、禅意空间的历史脉络始建于1924年的宝莲禅寺,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矗立于大屿山昂坪高原。1993年落成的天坛大佛以青铜合金铸造,高34米,重250吨,其莲花宝座暗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哲思。寺庙建筑群采用唐代寺院"伽蓝七堂"规制,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展现汉传佛教建筑精髓。
二、佛艺交融的立体呈现大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说法印
大佛底座设有三层展览厅:功德堂内供奉的万历年间楠木观音像,历经四百余年仍纹理清晰;法界堂的掐丝珐琅坛城,运用传统景泰蓝工艺再现曼陀罗宇宙观;观音殿的翡翠玉雕千手观音,由十八位工匠历时七年完成,每只手掌心均嵌有缅甸红宝石。
三、艺术符号的禅学解码寺院彩绘斗拱上的金翅鸟迦楼罗造型,源自《妙法莲华经》中的护法形象。大雄宝殿藻井的八宝莲花纹,采用失传的「五彩退晕」技法,由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寺内收藏的明代水陆画长卷,完整保留136组佛道图像,堪称汉传佛教绘画的活化石。
四、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对话数字光影技术重现敦煌飞天壁画
2023年佛诞期间,寺院推出「数字敦煌」特展,通过3D投影将莫高窟第220窟壁画投射在钟楼墙面。斋堂推出的「禅味素宴」,将《山家清供》记载的宋代寺院菜进行创新,白玉罗汉斋搭配分子料理技术制作的「露华浓」汤品,诠释当代佛教美学。
五、永恒的精神坐标在维港天际线与迪士尼乐园的包围中,宝莲寺始终保持着每小时敲响108下幽冥钟的传统。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坚守,使寺院成为香港重要的精神地标。正如现任住持智慧法师所言:「佛艺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连通古今的心灵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