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蹄声如雷贯耳,数万观众屏息凝神的瞬间,沙田马场内外的空气仿佛凝固——这里是香港赛马文化的灵魂之地,也是亚洲赛马史上不可忽视的热血传奇。自1978年启用以来,沙田马场不仅成为全球顶尖赛驹的竞技场,更承载着香港社会的集体记忆与激情。
一、填海而生的赛马圣地沙田马场的诞生本身就是个现代神话。1970年代,香港政府在新界沙田海湾展开大规模填海工程,硬是在潮涨潮落间造出70公顷平整土地。英国建筑师设计的双斜面看台打破传统,让每个观众都能无死角欣赏赛道全景。1985年引入的草地跑道采用美国进口草种,在亚热带气候下仍保持翡翠般的色泽,被马迷称为「绿宝石赛道」。
二、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全球首个配备即时重播系统的马场(1984)
亚洲最大LED显示屏(110米×11米)
地下马匹隧道连接训练中心与赛场
保留传统拍卖钟、骑师过磅室等历史元素
香港国际赛事日单日投注额可达17亿港元,这项「东方凯旋门大奖赛」吸引全球顶尖赛驹,曾见证「爪皇凌雨」等传奇名驹加冕。
香港赛马会通过沙田马场创造的收益,累计捐赠超过300亿港元。从拔地而起的香港科技大学到市区的儿童医院,从长者膳食服务到艺术文化基金,马蹄铁碰撞出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整座城市的温暖。
「马照跑,舞照跳」不仅是历史承诺,更是香港精神的生动写照四、未来赛道的创新征途
创新举措 | 实施年份 |
---|---|
虚拟实境观赛系统 | 2021 |
区块链马匹护照 | 2023 |
从最初每周三场的常规赛事,到如今融合科技、慈善、娱乐的多元平台,沙田马场用四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从赛马场到文化符号的蜕变。当夕阳为跑道镀上金边,新一辈马迷在智能手机上完成投注时,那份关于速度与激情的初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