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新界西部的荃湾,不仅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区域,更是承载数千年文明的历史宝库。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一系列重要发现揭示了这片土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文化层叠与变迁。
1990年代深井遗址出土的石斧、磨制工具及几何印纹陶片,证实了荃湾地区在公元前4000年已存在定居群落。2018年老围考古发现的青铜箭镞与夔纹陶罐,标志此地延续至商周时期的文明发展脉络。
2003年青山公路沿线出土的汉代煮盐炉灶与带『盐官』铭文砖块,印证了《汉书》记载的南海郡盐业管理体系。毗邻发现的唐代船锚与波斯银币,则勾勒出古代深水港的国际贸易图景。
荃湾西北部出土的宋代烽火台基址与铁火炮残件,反映了南宋海上防御体系。2015年发现的元代民窑遗址出土青白釉瓷器,其釉色质地与江西景德镇窑系高度关联。
现存海坝村遗址的康熙年间防御墙基,与香港历史档案馆藏的嘉庆七年地契形成时空印证。2010年修复工程中发现的祭祀坑,出土了刻有客家族谱的青铜礼器。
始建于1930年代的东亚纺织厂遗址,其混凝土立柱结构与英制蒸汽机组,记录了香港工业化初期的重要篇章。厂区出土的工牌与罢工传单,折射出二十世纪劳工运动的历史光影。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深井遗址进行数字化存档,实现毫米级精度建模。2022年启用的虚拟考古博物馆,通过AR技术复原汉代盐场作业场景,年度访客量突破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