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醉白池,如同一幅被时光晕染的水墨画。亭台楼阁掩映在斑斓的林木间,池水泛起细碎的金光,而最引人驻足的,是园林中那些悄然成熟的果实——红的石榴、黄的柿子、棕的银杏果,它们以自然的馈赠,为这座古典园林谱写出一曲丰收的赞歌。
一、园林里的秋实绘卷沿着青石板小径漫步,转角处的石榴树率先映入眼帘。果实饱满如缀满红玛瑙的灯笼,有几颗熟透的已悄然裂开,露出晶莹的籽粒。这份张扬的红,与粉墙黛瓦的素雅形成巧妙对比。园艺师老周笑着说:「古时文人将石榴称作『百子同房』,咱们池边这几株可是康熙年间留下的老树。」
穿过九曲桥,三株百年柿树撑起一片橙红色的穹顶。熟透的果实沉甸甸地垂着,引得孩童踮脚张望。园林管理处特设了竹制摘果器,游人们可亲手体验采摘乐趣。来自苏州的李女士将刚摘的柿子捧在手心:「这甜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果园。」
二、匾额间的文化硕果醉白池的丰收不止于自然。在「雪海堂」前的银杏林里,簌簌落下的不只是金叶。弯腰细看,满地滚圆的银杏果裹着银霜,空气中浮动着微苦的清香。几位老者在石桌旁剥着白果:「《本草纲目》里说白果能温肺益气,咱们这『活化石』可比池子年纪还大哩。」
回廊转角处,凌霄花的蒴果已结成细长的豆荚。这些攀附在百年廊柱上的生命,让「仰高」匾额下的空间多了份灵动。导游小陈指着一处碑刻解说:「宋代米芾在此游园时,曾将凌霄果荚比作悬垂的诗简——文人的想象,何尝不是另一种丰收?」
三、欢声笑语里的秋收节重阳雅集:书画爱好者在「四面厅」以秋果入画,宣纸上石榴与青瓷瓶相映成趣
亲子课堂:孩子们用银杏叶制作贴画,将自然的馈赠化作永恒纪念
草木研学:植物学家带领游客辨识30余种药用果实,讲述《救荒本草》中的智慧
夕阳西斜时,荷塘边的木樨悄然吐蕊。金桂、银桂的甜香裹着莲蓬的清气,为这场秋收盛宴增添最后一道风味。茶室里的老人将新采的桂花拌入藕粉,笑着感叹:「春华秋实,醉白池的秋天从来不会让人空手而归。」
当暮色染红飞檐下的灯笼,游人们或提着装满秋果的竹篮,或揣着写生的画稿,带着属于醉白池的秋日印记,踏着沙沙作响的银杏大道缓步归去。这座古老园林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丰收,不仅是自然的慷慨,更是人与岁月共酿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