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七美岛,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轻抚过脸庞。我们背着沉重的露营装备,沿着蜿蜒的碎石小路走向预定的露营地。夕阳将海面染成金橙色,远处渔船的马达声忽远忽近,像是为这场逃离都市的仪式奏响序曲。
露营地选在双心石沪附近的开阔草地,面东的位置能确保明日清晨第一时间迎接日出。搭帐篷时,隔壁来自台北的大学生热情地帮忙固定风绳,他们的帐篷上挂着星星灯,俨然把荒野变成了温馨的临时社区。当帐篷顶部的LED灯亮起时,远处灯塔的光束恰好扫过草坪,像是对陆地与海洋边界的一种诗意标注。
“在七美岛,连帐篷的拉链声都带着海盐的味道。”——同行摄影师小陈如是说
当地渔娘用刚捕捞的龙虾、海胆和钟螺为我们准备晚餐。炭火炙烤的鱿鱼须蜷缩成艺术品的形状,配着岛上特产的仙人掌冰沙,酸甜的滋味冲淡了海鲜的腥气。餐桌就设在潮间带旁的礁石上,偶尔有浪花溅上脚踝,惹得众人惊呼后又笑声四起。暮色渐浓时,渔娘指着海平面上出现的绿光说那是“海火”,实则是夜光藻被浪涛激发的生物荧光。
炭烤龙虾佐柠檬叶
凉拌海菜配蒜泥
仙人掌果调制的粉色冰饮
入夜后,我们躺在防潮垫上听海。初时只觉得是单调的哗哗声,静心分辨后竟听出七重层次:最远处是深海运油轮的沉闷汽笛,接着是近海波浪撞击礁石的爆破音,潮水退去时鹅卵石相互摩擦的沙沙声像极了大地在呼吸。最奇妙的是偶尔传来的“啵嗝”声,当地人说那是鹦鹉螺在月光下换气。
午夜过后,海浪声逐渐统治了听觉世界。它不再是白日的喧哗,而是变成巨大的摇篮曲,时而像万马奔腾的史诗,时而化作母亲哄睡的低语。当一朵浪花在黑暗中碎裂时,空气中会短暂弥漫开负离子的清新气息。
没有光污染的夜空让银河清晰得如同触手可及。学天文的朋友用手电筒指着星座讲解,光束划破黑暗的瞬间,我突然理解了古人“海上生明月”的孤寂之美。浪声在此刻变成了宇宙的脉搏,让人恍惚觉得整座岛屿正乘着声波在星际漫游。
帐篷里闪烁的充电宝指示灯与星空遥相呼应,现代科技与原始自然在此达成奇妙和解。记起林清玄曾说“心美一切皆美”,而七美岛的夜晚教会我们:倾听比观看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清晨五点半,海声突然变得轻柔。钻出帐篷时,旭日正从海平线升起,第一缕阳光把夜间的海浪声凝固成钻石般的浪花。昨夜倾听的海声此刻化作视觉盛宴,而新一天的潮声已带着朝露的清新再次响起。
收拾帐篷时,在帆布褶皱里发现几粒细沙,它们将成为这次声景旅行的物质证明。回程的船鸣笛三声,像是与海浪声作出的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