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的晨露还未散尽,『得闲茶馆』的雕花木门便吱呀作响。跑堂的老周提着铜壶穿梭在八仙桌间,茶碗与茶船清脆的碰撞声里,氤氲开一室陈年普洱的醇厚。
"醒木一拍风云起,折扇轻摇说古今"
一、说书人的时光机器随着午后三声云板响,七十岁的赵先生踱上三尺书台。褪色的青布长衫裹着清瘦身形,手中折扇却似将军令箭。当醒木在酸枝木案上炸响,《隋唐演义》的千军万马便从梁柱间的蛛网尘埃里奔腾而出...
角落里银发老者闭目击节,眼镜青年举着手机录像,金镯子碰撞声不知何时停了。此刻窗外的电动车喇叭声仿佛隔着重山,唯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劈开时空结界。
二、茶盏里的光阴故事
老茶客张伯总坐西南角的藤椅:"五三年茶馆改合作社,我爹藏了三饼下关沱茶在墙缝。改革开放那年取出,茶香浸透砖墙三十载。"他摩挲着紫砂壶上的包浆,壶身"为人民服务"的红字已斑驳成朱砂色。
新来的网红博主惊讶发现,盖碗茶船竟刻着民国商号。掌柜笑说这是拆迁老城区时收的:"现在年轻人喝气泡水,可老茶垢才是茶馆的魂。"
"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碗茶从《清明上河图》里的茶坊,一直喝到5G时代的直播间。"三、沉香岁月的守望者
暮色渐浓时,赵先生说到罗成坠马,惊堂木悬在半空戛然而止。茶客们却不起身,任茶汤渐凉,似在等待某个永恒的下一回。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扫描泛黄的评书手抄本,二维码悄悄爬上朱漆剥落的楹联。
走出茶馆,霓虹灯已点亮外卖骑手的后备箱。转角处传来电子琵琶的《临江仙》,直播镜头正对准裱花蛋糕般的仿古建筑。而身后茶馆檐角的铜铃,在穿堂风里发出洪武三年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