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天津市蓟州区的天成寺舍利塔,始建于辽代统和年间(983-1012年),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辽代密檐式砖塔之一。塔身高耸于盘山南麓,与天成寺古刹相映成辉,成为天津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
八角十三层密檐结构,总高22.63米
塔基须弥座雕有护法金刚、莲花童子等佛教图案
四面雕饰假门,另四面浮雕菩萨立像
塔身斗栱采用双抄五铺作典型辽式营造法
专家考证表明,塔内原供奉佛舍利及大量珍贵经卷,1983年修缮时发现明代重修碑记与鎏金铜佛像等文物,印证其千年传承。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寺院举行盛大浴佛法会,吸引京津冀地区数万信众。日常功课中,僧众坚持早晚课诵、禅修打坐,延续着千年不绝的修行传统。
"塔影斜阳里,钟声暮霭中"——清·乾隆《盘山十六景》
天成寺舍利塔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辽代建筑技艺与汉传佛教义理在此完美融合。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北方佛教传播的重要实证。
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佛塔,不仅承载着天津地区的信仰记忆,更以独特的建筑语言诉说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智慧。其保存完好的宗教空间,为现代人提供了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