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盘山风景区的天成寺舍利塔,是华北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老佛塔,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修缮,至今仍巍然耸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塔身通高22.63米,十三层密檐式砖石结构,檐角悬挂铜铃,山风拂过时清音缭绕,与山间溪流、林涛鸟鸣共同谱写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梵音。
据《盘山志》记载,天成寺最初为唐代僧人普照禅师修行所建。公元758年,为供奉西域高僧带来的佛舍利始建塔院。明代嘉靖年间,寺内僧众在塔基地宫发现记载建塔缘由的石函,其铭文清晰记载:『舍利者,佛骨真身,众生福田』。这一发现使天成寺成为方圆百里信众朝拜的圣地,至今每年佛诞日仍有数万香客登山礼佛。
舍利塔的建造暗合佛教『十三天』的宇宙观,每层檐角以莲花纹砖雕装点,塔身四面开券门浮雕四大天王像。地宫内的八角形须弥座采用汉白玉雕刻,八面分别刻画佛传故事。专家在2016年修复工程中发现,塔心独特的『筒中筒』结构不仅增强抗震能力,更暗喻『塔中现塔,佛中有佛』的华严境界。
年度重要法会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舍利开光法会
七月十五:盂兰盆会超度法事
腊月初八:佛陀成道日祈福法会
当代住持释广净法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坚持早晚课诵、过堂用斋的古制,但也在探索佛教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
寺院近年推出的『禅茶一味』体验活动和『数字藏经阁』项目,吸引着年轻群体接触佛法。
2006年,天成寺舍利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团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微生物防治技术对古塔进行全面监测。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村民自发成立的『护塔义工团』,三十年来坚持参与巡山护塔,这种民间守护力量成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
在2023年的社会调查中,78%的受访者认为天成寺舍利塔承载着天津人的集体文化记忆。心理学教授李明分析: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更需要这种能提供心灵休憩的精神空间。
当落日余晖为古塔镀上金边,登山步道上的身影既有持香老妪,也有戴耳机的青年,传统信仰与现代生活在此达成奇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