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之首的瞿塘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仅8公里,却以“险”冠绝天下。两岸峭壁如削,夔门最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江水至此被挤压至百米宽度,奔腾湍急,形成“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磅礴景象。
瞿塘峡的四季皆成画卷:春日山花烂漫,夏日云雾缭绕,秋日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崖壁上保留着自宋以来的摩崖石刻,其中“夔门”二字高达4米,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关口,更是自然造化的杰作。
二、历史回声:白帝城的千年文脉位于瞿塘峡口的白帝城,始建于西汉,因公孙述在此自称“白帝”得名。而真正让白帝城名扬天下的,是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史诗。公元223年,刘备病危于此,将幼主刘禅与蜀汉江山托付诸葛亮,留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的千古遗言。
唐代以来,白帝城成为诗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快,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的明丽……无数诗篇在此诞生,使白帝城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地标。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夔州歌》 三、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交响瞿塘峡与白帝城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险峻的峡谷为白帝城提供了天然屏障,而白帝城的存在又为峡谷注入了灵魂。古代工匠依山就势修建的栈道、观景亭台,与峡谷浑然一体,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智慧。
三峡大坝建成后,水位上升使白帝城成为江中孤岛,反而增强了其“仙境感”。如今游客需经廊桥登岛,在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群中远眺瞿塘峡,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种变化恰是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现代诠释。
四、当代价值:永恒的文化引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瞿塘峡与白帝城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这里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研究长江文明、三国历史、诗词艺术的重要现场。每年举办的“三峡诗词节”“白帝城国际登山节”等活动,让古老景观焕发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这片山水教会我们尊重自然、铭记历史。面对瞿塘峡的磅礴和白帝城的厚重,人们能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含义——只有保护好自然遗产,人文精神才能永续传承。
——瞿塘峡的壮美与白帝城的沧桑,共同编织了一幅跨越两千年的画卷,见证着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