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的喧嚣中,我带着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踏上了北京房山区云居寺的禅修之旅。这座始建于隋唐年间的千年古刹,以"北方敦煌"之称的石经闻名,而我此行的目的不仅是瞻仰古迹,更是为了体验一场剥离杂念的修行。
04:30 板声破晓,踏露行香
05:00 大雄宝殿早课诵经
06:30 过堂用斋,止语进食
08:00 坐禅观心,香板警策
禅堂内檀香氤氲,维那师手持香板巡视,清脆的木板声惊破昏沉。双腿的酸麻化作观照的对象,窗棂间渐次明亮的天光,见证着妄念从翻涌到沉淀的过程。
午后行禅至藏经洞,指尖抚过隋代刻经的凹凸纹路,风化的石纹里仿佛听见古德们「镌经留世」的愿力。监院师父轻点竹杖:"现代人把手机当舍利子供着,可曾供养过自己的觉性?"
"烦恼如风中烛,越扇越旺;智慧似潭中月,愈静愈明"
月光漫过韦驮殿的琉璃瓦,禅修者们在茶寮分享体悟。来自上海的金融从业者说第三次禅修才学会"放下手机焦虑",而我盯着茶汤里晃动的月影,忽然懂得所谓修行不过是学会与无常共处。
| 项目 | 细节 |
|---|---|
| 寮房 | 六人间硬板床,粗布被褥 |
| 饮食 | 时蔬豆腐,一饭一菜无剩余 |
| 戒规 | 止语、禁电子设备、过午不食 |
斋堂的银杏叶汤碗盛着秋意,执事僧示范"龙含珠"的端碗仪轨。当味觉回归食材本真,方知粗茶淡饭里的禅味。
离寺时暮鼓正敲响第一百零八下,山门金匾在夕阳中流转光芒。回望云居寺渐隐于苍翠间的檐角,手机未读信息的红点不再令人焦躁——两日清修赠予的,是洞见本心的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