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八达岭长城蜿蜒的轮廓逐渐隐入墨色苍穹。一缕苍凉的埙声穿透夜雾,在敌楼垛口间盘旋升腾。这场以"听见文明的回响"为主题的音乐会,让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埙,与两千岁的长城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乐书》有云:"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当中央民族乐团首席埙演奏家王世荣的指尖在陶埙音孔间流转,《幽谷》的旋律仿佛将听众带入戍边将士望月怀远的场景。
音乐会特别选址北四楼至北五楼段,考古学家在此处发现的明代火器残片,经3D投影技术重现昔日狼烟。青年作曲家李墨创作的《戍鼓》中,采样自箭扣长城的风啸声与埙的音色交织,配合无人机灯光矩阵在城墙投射出瞬息万变的抽象图腾。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在幕间讲座中揭示惊人发现:殷墟出土的陶埙测音数据与长城烽燧间距存在数学同构。音乐会的压轴曲目《熵》使用量子计算机生成随机音序,与即兴埙奏形成混沌与秩序的对位,隐喻文明演进中的变与不变。
埙的六音孔对应《周易》六爻
长城敌楼分布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音乐会采用仿汉代连烽系统进行声音传播
主办方同步推出数字收藏品——"埙·长城NFT",每个NFT包含独一无二的埙声纹样。通过AR技术,游客可在特定敌楼听见对应的历史回响:从汉代戍卒的羌笛到明代铁炮的轰鸣,构建出立体的时空声景。
时间段 | 声景内容 |
---|---|
戌时(19-21点) | 明代夜不收侦察马蹄声 |
亥时(21-23点) | 清代商旅驼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