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这座始建于西晋的佛教圣地,历经1700余年沧桑,寺内保存的历代石碑尤以帝王御笔题刻最为耀眼。这些镌刻在砂岩与汉白玉上的文字,既是王朝兴衰的见证,亦为宗教与皇权交融的独特文化符号。
辽代《供施碑》:记录契丹贵族布施寺院田产的契丹文碑刻,侧面印证佛教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传播
金章宗诗碑:现存最早帝王题诗碑,刻有女真文与汉文对照的《题龙泉寺》七律
“山门云锁梵音清,龙潭水深鱼自惊”
年号 | 帝王 | 碑刻特征 |
---|---|---|
永乐 | 朱棣 | 汉白玉《敕建碑》记载皇家修缮工程 |
宣德 | 朱瞻基 | 碑阴刻《金刚经》全文 |
康熙御笔《岫云寺序》
1692年所立巨碑,正面楷书碑文记述寺院沿革,背面阴刻寺院全图
乾隆诗文碑群现存八通诗碑包含《初游潭柘》《题流杯亭》等作品,展现帝王禅意美学
书法演变研究:涵盖篆、隶、楷多种书体的活化石
多语言碑刻:契丹文、女真文、满汉合璧等珍贵样本
建筑史佐证:碑刻中记载的寺院布局与现存建筑群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