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寺院原名“嘉福寺”,因山间龙潭与柘树而得名。自金代起成为皇家寺院,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曾在此出家,明清两代帝王更是屡次修缮扩建,康熙帝赐名“敕建岫云禅寺”,乾隆帝留下御笔题诗,寺内至今留存着皇家仪仗、御制碑文等珍贵文物。
寺内毗卢阁前两株千年银杏,一株名为“帝王树”,相传每有新君即位便生新枝;另一株“配王树”则为后妃象征。这般与皇权紧密相连的传说,印证了潭柘寺在历代王朝中的特殊地位。
潭柘寺以“三灵”闻名:
求仕途:天王殿东侧“南龙北虎”古松,相传摸松干可助官运亨通;
求姻缘:大雄宝殿后“姻缘柏”两树交织,挂红绳者络绎不绝;
求财运:龙王殿前石鱼传说能治百病、招财源,鱼身被摸得锃亮如镜。
建筑群依山势层叠而上,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九进殿宇气势恢宏。西路庭院错落有致,乾隆行宫“万岁宫”琉璃瓦流光溢彩;东路方丈院竹影婆娑,明代铜锅“泼砂不漏”堪称一绝。最高处的观音殿存有元代妙严公主拜砖,青砖上深陷的足印见证千年虔诚。
春日玉兰胜雪,盛夏柘叶蔽日,深秋银杏铺金,冬雪覆檐听钟——四时景致皆成禅意画卷。寺院近年恢复“浴佛节”“腊八施粥”等传统活动,更推出禅修体验、古琴雅集等现代项目。2019年启动的数字化工程,让明代壁画《帝释天礼佛图》通过VR技术重焕光彩。
古刹栉风沐雨千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日清晨,僧众仍按古制上殿诵经,钟磬声中山岚缭绕,仿佛时光在此凝固。潭柘寺用不朽的屋檐,为都市人支起一片心灵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