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北郊的静谧土地上,一片斑驳的汉白玉残柱与雕花石阶默然矗立,这里曾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圆明园。如今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放,它以沧桑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与文明的劫难。
营建历程
1707年:康熙帝赐予胤禛(雍正帝)的赐园 1725年:雍正帝大规模扩建,形成"圆明三园"格局 1744-1772年:乾隆帝增建西洋楼建筑群
园林艺术成就
汇聚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 移天缩地的造园手法, 诗画意境的空间营造, 中西合璧的建筑创新
文明之殇
1860年英法联军的三日焚掠,1900年八国联军的二次破坏,使这座"东方凡尔赛宫"化作焦土。
西洋楼遗址区
大水法残存的科林斯石柱群,在四季光影中演绎着残缺之美,成为最震撼的历史教科书。
福海景区
经生态修复的广阔湖面,春日垂柳拂堤,秋日残荷听雨,重现当年帝王游船赏景的山水意境。
数字圆明园体验馆
通过AR技术复原的九州清晏、方壶胜境等40处经典景观,让游客穿梭于虚实之间。
每一块残砖都在警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方能自强
遗址公园设立的意义:
民族记忆的实体化呈现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范本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
---|---|
交通 | 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B口 |
建议时长 | 3-4小时深度游览 |
四季看点 |
春:山桃映废墟 夏:荷香漫福海 秋:银杏铺金毯 冬:落雪覆残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