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茶园坐落于海拔800余米的云雾缭绕处,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晨昏之际总见薄雾轻拢翠峦。特殊的花岗岩风化土壤富含矿物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当清明前后,层层叠叠的梯田式茶垄上,一芽一叶在露珠中舒展,仿佛山灵轻吻过的绿翡翠。
茶园坚持古法种植与生态养护,拒绝化学农药,以山泉灌溉,茶树枝桠间常能瞥见鸟巢与螳螂。这种“茶木共生”的智慧,让每一片茶叶都浸润着原始森林的芬芳。
采茶人踏着晨露上山,指尖轻掐的标准“两叶一芯”,需在3小时内完成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十二道工序。老师傅们遵循“看青做青”的古训,凭手感调整火候:竹编焙笼慢火烘焙时,茶香如丝如缕渗入肌理;手工揉捻的力度轻重缓急,决定着茶叶最终能否呈现“蜻蜓头、青蛙腿”的优美形态。
“茶叶是有生命的,你待它温柔,它便回赠你山野的魂魄。”——第三代制茶传人陈师傅如是说
在茶园的观景平台设席,白瓷盖碗冲入95℃山泉,但见茶汤澄澈如琥珀,香气似兰似桂。初入口时微涩,旋即化为甘甜,喉韵绵长如山间余晖。佐茶的山楂糕与桂花冻,恰如其分地衬托出茶味的层次。远处采茶姑娘的山歌隐约飘来,茶香与云海共舞,恍若置身《茶经》所述的“精行俭德”之境。
春茶·雀舌: 明前采摘,形如鸟舌,鲜爽度满分
夏茶·云雾: 发酵略重,喉韵深沉,适合冷泡
秋茶·桂香: 与山桂同生,自带花蜜余韵
茶园定期举办茶道研习班,从陆羽《茶经》讲到日本里千家流派,游客可体验从采青到成茶的全过程。最具特色的是月色茶会:在蛙声蝉鸣中,以月光代烛火,品茶论道。曾有海外游子在此饮茶后泪落杯中:“这味道让我想起外婆灶台前的陶罐,原来乡愁是有形状的。”
如今,茶园与当地小学合作开设“小小茶农”课程,孩子们学习茶礼仪、辨识茶树品种。一捧茶叶连起的,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山水间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