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孤城枕碧流,千年诗话绕峰头
在长江三峡西端的夔门北岸,一座红墙碧瓦的古城巍然矗立于白帝山上,这便是被誉为“诗城”的白帝城。此地乃瞿塘峡入口,两岸峭壁如削,江流湍急,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登临城头,但见群山巍峨,大江东去,云雾缭绕间自有一番睥睨天地的气度。
一、地势之险与建筑之奇白帝城三面环水,仅北侧有羊肠小径与陆地相连,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西汉末年公孙述据此称帝时,因城中井常冒白气如龙,故自称“白帝”并命名城池。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飞檐翘角,依山势层叠而上,与陡峭的山岩浑然一体。最精妙处在于观景台,立于此处可同时俯瞰瞿塘峡、夔门与长江转折的壮景,恰如杜甫所咏“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自李白在此写下千古绝唱,白帝城便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杜甫寓居夔州时创作《秋兴八首》,其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道尽沧桑;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更将竹枝词的清新与三峡的雄奇熔铸一炉。如今漫步碑林,可见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刻石,诗文与山水相互映照,使自然奇观升华为文化圣地。
三、历史烟云中的战略要塞作为巴蜀咽喉,白帝城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于此,演绎了“君臣一体,千古楷模”的悲壮;南宋余玠在此构建山城防御体系,抵抗蒙元铁骑达数十年;明清更替时,这里又成为农民起义军与官军反复争夺的战场。城墙上的箭孔、炮台遗迹,无声诉说着“镇守三峡,控扼西南”的军事价值。
四、四季变换的天工之美春日的白帝城漫山杜鹃似火,与碧绿江水相映成趣;夏季云雾蒸腾,古城若蓬莱仙岛浮于云海;秋时枫叶染红山峦,俯瞰瞿塘峡“赤甲晴晖”如金甲生光;冬季雪覆青瓦,江面薄雾轻笼,别具静谧之美。若逢朝阳初升或晚霞满天,霞光为古城披上锦绣,正是“朝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三峡工程蓄水后,白帝城成为江中孤岛,更添“水上仙境”之神韵。新建的廊桥将古城与岸线相连,既保护了文物,又让游客能从容领略其风骨。登临现代观景台,可见高峡平湖的新貌与夔门摩崖题刻相映生辉,古老诗意在现代工程中续写新篇。
白帝城之壮美,不仅在险峰急流的天工造化,更在千年文脉的沉淀与新生。当江风拂过碑刻上的诗句,当夕阳为古城勾勒金边,这片土地仍在向世人吟唱着永不落幕的山水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