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九龙城区,藏着一片融合历史与自然的独特空间——九龙寨城公园。这里曾是东亚最著名的「三不管」飞地,如今却以江南园林风格和深厚人文积淀,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历史绿洲。
清初修筑的九龙寨城,最初是抵御海盗的军事据点。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这片0.026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大清国在英属香港的「主权飞地」。1947年英军强拆事件后,这座「法外之城」逐渐演变成人口密度超纽约40倍的奇异迷宫。
1987年:港英政府与中方达成清拆协议
1994年:完成全部住户搬迁
1995年: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师以「衙门为中、八景环绕」的布局,将历史记忆融入园林美学:
• 衙门春秋
修复后的三进式清代衙署,展陈着从地基挖出的清代碑刻,门楣「南门」二字仍清晰可辨。
• 残壁诉说特意保留的混凝土墙基与新建的六角凉亭形成时空对话,锈蚀钢筋如历史触须穿透现代景观。
公园巧妙运用「场景再现」手法:
石径镶嵌的牙齿模具,暗示着当年300家无证牙医的生存痕迹;
回廊转角处的霓虹灯装置,映射着8000个家庭共用的电路网络。
「这里不是迪士尼式的历史主题公园,而是让记忆自然生长的文化器官」—— 保育专家李明达
12种岭南珍稀植物在园内茂盛生长,形成独特的生态廊道。每日正午,107只红耳鹎定时造访「童乐苑」,与写生的美术生构成动态画卷。
生物多样性 | 数量 |
---|---|
鸟类 | 32种 |
蝴蝶 | 19种 |
古树名木 | 47株 |